_

最新消息

專文推薦|為森田芳光演奏一曲〈夢幻曲〉

文/重點就在括號裡(影評人)
 

2011年12月21日,導演森田芳光過世,享壽61歲。

2023年,森田芳光逝世12年後,高雄電影節舉辦了森田芳光大師致敬專題,選入7部森田各時期的作品:《家族遊戲》、《其後》、《未來的回憶》、《廚房》、《春天情書》、《宛如阿修羅》與《幸福特快車》。今年夏天,高雄市電影館更與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進一步合作,舉辦更完整的森田芳光導演回顧展。

除了去年專題放映的7部作品,這次專題新增9部作品:《如此這般》、《澀柿隊:男孩與女孩》、《傳說中的脫衣舞孃》、《藍色假期》、《我的夏日旅行》、《失樂園》、《海貓》、《間宮兄弟》和《我來買單》。7+9=16,高雄電影館將一口氣放映16部作品,成為臺灣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森田芳光回顧影展。

在1981年31歲拍出第一部長片《如此這般》的森田芳光,到他61歲拍完《幸福特快車》後因急性肝功能衰竭過世,30年的創作生涯,一共執導了27部電影長片、策劃了1980年代的瘋狂喜劇經典集錦片《馬鹿野郎!》系列,也以編劇身份及電視劇編導身份在業界活躍。多產,在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紀初、始終都站在電影圈最前線的森田芳光,在日本電影史確實是一個奇異的存在。

1960、70年代掀起的新浪潮在主流市場未成氣侯,大片廠制度勢微,禁止自家導演與演員參與其他公司電影製作的「五社協定」因制度崩潰而自然消滅,從1970年代末開始,日本電影界一如準備邁向百花齊放的「泡沫經濟」階段:導演不再侷限於單一片廠成為流水線製程的一顆螺絲釘,而是可以自由接案──只有要資金,一切好談──森田芳光正是在這波新世代的風潮裡,最如魚得水的創作人。

1950年代,因片廠制度,業界崇尚師徒制,想成為導演的人材都必須先從基層開始打磨,你必須要在業界熬個幾年、跟在哪位大導身邊學習,你才有可能出頭。然而,1970年代大型片廠制度崩解,踏入電影圈的唯一法門,不再只有透過參加這些規模甚鉅的電影公司,獨立製片當道,只要有能力,遍地都是機會,這讓並非紅褲子出身的森田芳光有了機會,並且取得「先機」──這正是森田芳光創作的獨到之處。

 

森田芳光大學就讀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放送學科,作為科班生的他,從小就喜歡觀察他人、喜歡各種娛樂與文化,這些積累,後來也都成為他創作的養份,而森田芳光始終站在社會前端,觀察社會邁動,創作出貼近大眾、也有他自己個人風格的作品。

森田芳光讀大學時,日本各大學的學生運動團體實行的「全學共鬥會議」沸沸揚揚,在大學停課的日子裡,森田芳光拿起了8mm攝影機拍攝學運,成為了他的第一號作品;28歲的森田芳光,以母親家鄉「湘南」當作電影舞臺,拍攝短片《生活在茅崎》,因此在培養新銳導演出名的PIA影展大放異彩。

緊接著1981年,森田芳光以從小熟悉的兩項事物「落語」與「風俗業」(他從小在料亭長大、看過無數風俗女郎的「表演」)為題,推出首部長片《如此這般》,流暢又惆悵的人情喜劇,拿到了當年橫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在1980年代以獨立電影人之姿登場的森田芳光,奠基了良好的聲譽,展開了他的商業電影道路,開始與各間電影公司合作。而這次高雄市電影館放映的幾部電影裡,有幾部作品最能展現森田芳光這種「接案」本事。

比方說,拍完《如此這般》後,大名鼎鼎的傑尼斯事務所找上門,邀請森田芳光來拍他們旗下正當紅的澀柿隊,最後拍成了《澀柿隊:男孩與女孩》。當然,這部片的概念明確,賣點鮮明,但森田芳光卻不只讓這部電影成為專門拍給粉絲向的偶像片,在靜岡伊豆的美景裡,讓3位少年(其中一位是現在臺灣的日影粉絲不陌生的本木雅弘)放暑假,體驗友情與初戀,森田芳光將這部青春片拍得躍動感十足,愉悅可愛。

又或者是受日活公司邀請,找他來拍軟調色情「羅曼情慾」電影《傳說中的脫衣舞孃》,如何在每15分鍾就必須安插激情戲碼的觀眾「殺必死」限制裡(這段時間裡還得拍進各式各樣的脫衣舞秀),說好一個優美的愛情故事。除了情色尺度的把握,更需要優秀的執行力──十數年後,森田芳光以情慾電影《失樂園》拿下眾多獎項並紅遍亞洲,其磨練有其來自。

 


然而,在各大電影公司輾轉拍片,崇尚娛樂與藝術可以並行的森田芳光,很快地,就取得藝術獎項與票房佳績:當年橫掃所有電影獎項的《家族遊戲》讓「森田芳光」這個名號聲名大噪;應角川映畫拍旗下演員藥師丸博子的《我的夏日旅行》,則在當年度拿到了全年票房榜單拿到第二名──順帶一提,第一名是同為藥師丸博子主演的《新.里見八犬傳》。

與《澀柿隊:男孩與女孩》有著相似的「青春片」主題的《我的夏日旅行》,除了讓「角川三人娘」藥師丸博子的聲勢更加浩大,森田芳光更嗅到了時代的氣味:1980年代中期,隨著日本景氣異常地旺盛,都市建設蓬勃發展,森田芳光讓這部電影的主題,放在嶄新高速公路以及度假旅館,而這個中譯片名「我的夏日旅行」,指的正是女主角藥師丸博子的「度假公路之旅」(藥師丸博子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才去考駕照)。

1980年代,「一億總中流」、國民皆中產的消費風氣大為流行,青年男女都夢想著有輛帥氣拉風的汽車,好帶著他們在不用上班的週末假日脫離苦悶,邁向充滿陽光與沙灘的海邊美景度假。森田芳光在《我的夏日旅行》裡捕捉了當時「享樂主義」的美好氛圍:開著車,放鬆身心,遠離都市,音響裡播放著宛如永遠不會結束的輕快時髦歌曲,想像自己將會到達美好的烏托邦。沿途的高速公路、陽光沙灘、汽車旅館、大型度假飯店,森田芳光讓這部愛情電影,架構在這些如今已經看不到、但在當時貼近社會大眾的這些豪華舞臺上。

不同於大片廠制度,有自己一套「靈活」拍片手法的森田芳光,在1980年代一舉成為日本電影的風雲兒──直到現在,日本影壇還未能見到像森田芳光這樣的創作者。

2024年,距離森田芳光的遠去,已經足足有了13個年頭,而他留下的27部電影長片,除了具備藝術與娛樂話題性之外,也都深懷他觀察當代社會後的深刻思考。無論是改編還是原創,森田芳光都會透過自己的眼光,反芻議題,最後將這些「話語」,凝聚在自己的影像與對白裡──時至如今,我們仍能在他的創作裡,看見他超脫於時代的思維。

編輯/邱芊淨
核稿/游千慧


森田芳光導演回顧展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