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月放映
2025 9月雙重經典:土耳其—努瑞貝其錫蘭
錫蘭——探索孤獨、溝通和人性等主題的大師
文 / 蔡文琪(Wen Chi Olcel)

《遠方》的劇情極其簡約,對話寥寥無幾。在嚴冬,來自小鎮的年輕人尤素夫投靠了住在伊斯坦堡的表叔馬穆特,希望能找到出海捕魚的工作,但並不順利。表叔是一位職業攝影師,不工作時常窩在家中,獨處時觀看情色影片,但表弟在場時便換成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故作清高。尤素夫的到來,無形中侵犯了他的個人空間。
在導演錫蘭(Nuri Bilge Ceylan)的鏡頭下,這個千萬人口的伊斯坦堡顯得慢節奏且空曠。他透過影像,精準捕捉了大都市裡那種難以言喻的孤獨、憂鬱、絕望,以及渴望慰藉卻又害怕被打擾的複雜人際關係。飾演表弟的非職業演員,也稱職地演出了在偌大伊斯坦堡無處容身的徬徨與心碎,在紛飛大雪的博斯普鲁斯海峽背景下,形成一幅如詩歌般動人的畫面。
那時錫蘭仍是新銳導演,預算不多,個性內向,選用身邊親友擔任演員。這部電影巧妙地探索了疏離、孤獨和城市中未實現的夢想等主題。由於對白極少,大部分故事透過長鏡頭、靜態鏡頭以及兩個角色之間沉默而未言明的張力來傳達物理與心理上的距離,堪稱極簡主義電影的傑作。
錫蘭身兼製作、導演、編劇與攝影於一身,整個團隊僅有五人。然而,電影送往坎城影展後,「叔姪」二人共同榮獲最佳男主角獎,這更是土耳其男演員首次獲此殊榮!遺憾的是,飾演表弟的演員在電影殺青後,年僅28歲便因車禍不幸喪生。這段經歷讓人感嘆,生活有時比電影更為超現實,而那個年輕孤單的身影,也從此永遠定格在伊斯坦堡的雪地中。此外,《遠方》還榮獲「評審團大獎」,這是坎城影展的第二高榮譽,鞏固了錫蘭作為世界級導演的地位。有些影評人讚譽其為「關於孤獨的最佳作品之一」。

《安納托利亞往事》:人性與道德的深沉夜行
電影開場,夜幕低垂,我們跟隨一支車隊行走在安納利亞的廣袤草原上。車隊成員包括檢察官、警長、司機、兩名嫌犯以及法醫傑馬爾。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尋找一具屍體。
這部電影取材於一樁真實案件,編劇凱薩爾在進入電影界前曾是偏遠地區的醫生,這是他的親身經歷。導演錫蘭刻意以這種方式開場,是希望觀眾能與角色一同體驗故事,而非預先得知所有背景資訊。同時,他將焦點放在調查過程中的哲學與心理層面上,而非案件的程序性細節。
漫漫長夜中,車隊根據嫌犯的記憶尋找,卻一無所獲。隨著時間流逝,我們逐漸得知了主角們各自帶有缺憾的人生。原來,法醫傑馬爾的太太是自殺身亡,他認為這是對他一生的懲罰。
直到日出,他們終於找到屍體。最終,法醫在解剖後撰寫報告時,選擇隱瞞了一個事實,目的是為了保護被害人年幼的兒子。我們也無從得知真兇究竟是哪位嫌犯。這些複雜的道德困境,迫使觀眾思考嚴格的法律正義與同情心之間的取捨,再次揭示人性的複雜性。
要拍好夜景並非易事,攝影師Gokhan Tiryaki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透過光影藝術,我們能在不同片段中看出畫家如維梅爾、卡拉瓦喬與林布蘭對錫蘭的影響。在構圖上,安納托利亞草原的風景不只是背景,其稀疏的樹木、山丘和男人們的臉龐,都以繪畫或雕塑般的呈現其紋理和形式融入劇情。此外錫蘭標誌性的長鏡頭與精簡對白,也深刻展現了人物的內在情感。
這部電影在2011年坎城影展與達頓兄弟的《單車男孩》共同榮獲「評審團大獎」。同時,在2016年由177位影評人票選出的「21世紀百大電影」中,它名列第54名,證明了其在當代電影史上不凡的地位。
又錫蘭在YouTube上有他個人的頻道播出他製作電影的幕後花絮與他的創作理念。
-
|作者 蔡文琪
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METU)亞洲研究所專教東亞文學與電影/墨刻《土耳其》作者/ 《追光逐影 - 直擊四十部歐洲電影》主編
-
安那托利亞故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natolia
安那托利亞故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natolia2025 9月雙重經典:土耳其—努瑞貝其錫蘭 2025.09.01 - 2025.09.30
-
遠方 Distant
遠方 Distant2025 9月雙重經典:土耳其—努瑞貝其錫蘭 2025.09.01 -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