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KFA TALK|鄭秉泓解析森田芳光《春天情書》(1996)
2024/08/08・活動紀錄
分享連結
回朔網路的初來乍到,見證1990年代數位戀曲!8/3於電影館播映的《春天情書》,透過森田芳光導演細膩的影像,彷彿從炙熱的8月盛夏,穿梭至情意綿綿的春日時光。本次映後座談也邀請雄影節目總監鄭秉泓,與觀眾分享這部他私心最喜愛的作品。 |
文/路宗恩|圖/路宗恩拍攝
《春天情書》講述忘懷不了已逝情人、化名為星星的女子與化名為春天的男子,兩人在網路留言板相遇,彼此傾訴許多人生難題,相談甚歡的兩人卻始終素未謀面。這樣的虛擬情愫會是愛情的初萌,還是曇花一現呢?該片有大量僅以文字呈現的聊天室畫面,鄭秉泓形容就像一部新型態的「默片」,是低調的浪漫。
森田芳光導演已逝10多年,30餘年的電影生涯共完成28部長片。事實上,森田芳光最初並不想成為導演,卻恰好在1968年日本學運爆發,剛成為大學新生的他便拿著8釐米的攝影機,開始記錄學運畫面。其遺孀三澤和子曾說若沒有學運、沒有8厘米攝影機,森田芳光或許不會成為導演。自此,8釐米影像可謂森田芳光作品的一大標誌,《春天情書》也有男女主角各持攝影機互拍身影的畫面。
岩井俊二導演的《情書》與森田芳光導演的《春天情書》於1995年先後上映,由於片名相似,當年令許多人產生後者模仿前者的誤解。然而,兩部片卻也剛好皆有個忘不了已逝情人的女主角,雖然背景相似,後續的故事發展卻截然不同。作為森田芳光妻子同時也擔任製作人的三澤和子,為了減少《春天情書》的平淡,特別加入女主角妹妹一角作為轉折,以令劇情更加飽滿與有趣。
森田芳光不斷嘗試拍攝各種類型電影,題材相當多元,也是他的過人之處。當時不隸屬任何電影公司而採接案方式的他,僅接觸自己想挑戰的企畫,因此諸如以夏目漱石著作改編的《其後》,到《黑暗之家》的懸疑驚悚,皆能以具個人特色的鏡頭呈現。這次播映的《春天情書》,則是其原創的作品。
《家族遊戲》與《其後》先後取得的佳績,令一出道便造成迴響的森田芳光,更有餘力涉及各種類型的電影,每部片也有不同的緣起與脈絡。「出道即巔峰」並不代表森田馬上就過氣,譬如《我的夏日旅行》呈現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享樂主義,具有紙醉金迷的絢麗感。《幸福情書》則延續森田芳光對1980年代的回顧,雖然是講網路興起,但同樣涉及當時1990年代日本經濟下跌,致職場終身雇用的消逝,片中女主角在不同工作間穿梭,好比「派遣員工」的雛形。
在森田芳光的視角下,並無強烈地描繪1980年代跨越至1990年代的衝突感,仍舊帶領觀眾看透社會變遷的整體變化。相比《情書》的紙本通信,《幸福情書》則已進入網路時代,也呈現森田芳光的前衛,尤其片中具爵士感的配樂,更屬其個人特色。
8月的「森田芳光導演回顧展」共播映8部長片,鄭秉泓特別推薦《家族遊戲》(8/10)及《廚房》(8/4)等兩部經典作品,皆僅有一個場次,特別是後者,若是吉本芭娜娜的書迷更不容錯過。其他像是《我來買單》等較無知名度卻是被嚴重低估的作品,邀請影友前來一睹風采!
編輯:游千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