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高雄拍學院❹|電影美術指導王誌成×蔡坤霖「幕前幕後嗑電影」:電影美術的鬼才之道
文/高筱蓉|攝影/陳彥君
先是影迷,才是電影人!高雄拍學院2025年「幕前幕後嗑電影」,本次特別邀請到以《鬼才之道》綸下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的王誌成美術指導親臨高雄,同時邀請編劇蔡坤霖引領對談,一連4小時不間斷的經驗分享,道出一個電影人如何綻放出無比熱情踏上拍片之路! |
◉ 身為一般觀眾:電影在人生扮演的第一部曲
王誌成美術指導分享自己第一次看電影是國片《鬼嫁》(1976),和媽媽一起看,一開始沒發現是鬼片,看了半小時才驚覺,結果被嚇到不行。因為他們家後面就是一座墳墓山,而片子剛好是在講鬼新娘跟墓地的事。他說明這應該是他跟電影最早、也最直接的連結了。
◉ 化身影迷期:電影在人生扮演的第二部曲
「改變人生方向的電影是哪一部?」蔡坤霖帶著好奇心發問。
王誌成分享在高中時看的電影-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王誌成說自己真的看不懂,但那種「看不懂」卻在心裡留下了印記。就像有什麼東西被悄悄地印在心靈某個角落,說不出來是什麼,但隱約覺得那很重要。那種感覺很像早期鄉土文學或紀實攝影裡,對土地、對成長環境的凝視。
一直到出社會、在百貨做陳列的時候,看見《悲情城市》在威尼斯得獎,那種感動才再次被喚起。他在戲院二刷《悲情城市》後,就開始想:「我是不是也有可能進這個行業?」但那時的他,對電影完全不了解。他認為自己只是個美工科畢業、在百貨公司愛畫 POP 的人,熱愛畫畫,卻對廣告拍攝、對電影這一行完全陌生。尤其在那個年代,電影還是個相對神秘、資源稀少的行業,但自己就開始想盡辦法要進電影這個產業。
◉ 作為電影創作者:電影在人生扮演的第三部曲
王誌成美術指導常鼓勵想進電影圈的人:「你一定要主動。因為我們這一行,真的很少會在什麼 104 或人力銀行上找人,尤其是現場工作人員。你想要機會,就得自己去敲門。臉皮厚一點沒關係,真的,主動去問、去爭取,不會少一塊肉。」像王誌成就曾分享過,當年他是因為看到一台九人座的車,車身上寫著「侯孝賢電影社」,他立刻騎著機車追上去。後來也真的去應徵了《南國再見,南國》的工作。那種單純的衝動和主動出擊,反而成為他踏入電影圈的重要契機。
《南國再見,南國》有場戲在在平溪拍,講的是流氓開賭場,小弟們把風卻起衝突。侯孝賢導演要王誌成能不能想個辦法處理賭場角落空蕩的一偶,他就在附近繞了一圈,借到一張泡茶桌,帶回現場加入場景。演員林強有個明顯特徵是頭型比較扁,平常很不喜歡別人提起這件事,侯導便乾脆將這點寫進劇情,安排另一個角色當面挑明。林強當場真的動怒,拍桌、掀茶,滾水差點潑到人,現場氣氛瞬間炸裂。
那場戲原本就有衝突設計,但最精彩的是那份真實情緒。 這次經驗也讓王誌成事後第一次真正體會到:電影美術的關鍵不在於堆砌昂貴道具,而是能即時應變、解決問題。他雖然準備了許多道具,但最後真正讓這場戲成立的,是臨時借來的道具當下自然生成的張力與真實感。那也是他作為電影美術的原點。
王誌成分享自己有幸可以加入《一代宗師》的美術行列,像是自己經歷在佛山那場下雨武打戲等等場景,給他一個很深的體會:什麼叫做「大場面」、什麼叫做「有資源能撐起的能量」。那次拍攝,對他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經驗——在一場戲裡,要動用那麼大量的道具、那麼大的場景規模,背後所需的計畫、執行、整合能力,是完全不同層次的挑戰。也正是因為那次的經驗,後來在做《天橋上的魔術師》中華商場的時候,很多東西他就可以從那場戲所學延伸過來。
另外,美術組在考究歷史場景上也是費盡苦心,像是《一代宗師》的出殯的戲,他認為,可能是因為文革的關係,中國那邊的相關文化已經斷層了,現在即使想找,也很難找到能完整還原那個年代儀式的師傅。很多老師傅已經七十幾歲,記憶也斷裂了;這時,台灣美術組就得介入補強。至少在台灣,這塊文化的根還在,還能再往下挖,還找得到一些人、一些物件。相比香港或中國,台灣在這方面還保留了比較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痕跡,這對電影美術來說是非常珍貴的資源。


王誌成回憶參與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電影《沉默》時,雖然整部片百分之百在台灣拍攝,絕大多數場景也都在中影棚內搭景完成,少數場面再搭配台灣的自然散景,但他印象最深刻的,仍是背後關於日本歷史的考究過程。雖在台灣拍攝,《沉默》劇組對還原歷史真相極為講究,特別與日本松竹公司合作,並聘請了數位日本歷史學者參與考證,力求細節精準、呈現當時社會風貌與宗教衝突。王誌成認為這次經驗,也展現了即使遠離故事發生地,電影美術仍能透過嚴謹研究與在地創造,貼近歷史的真實感。
當王誌成拿到劇本時,他的第一個反應總是先通讀一遍完整劇本,不管是第幾版,他都會從頭到尾細細讀過。他認為,這是進入一部作品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準備過程。雖然現在很多工作人員已經習慣用 iPad 或電腦做筆記,但他自嘲自己比較「老派」,仍堅持用手寫筆記。
他會在劇本上做大量註記——標記出每一場戲的重點、情緒轉折、角色關係的變化,甚至會另開空白頁,專門整理各個角色的出場順序與性格特徵。這些筆記不只是為了工作方便,更是他消化劇情、理解角色內在邏輯的一種方式。 王誌成坦言,這種做法在業界並不常見,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做,但對他來說,用筆寫下來的過程,就像是在與劇本對話。就像拿到《鬼才之道》劇本他也是這樣做。
以美術指導觀點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能在一個場景裡滿足所有戲劇需求,但實際上很難做到。像拍攝《鬼才之道》的飯店白天還在營業,得把「旺來」招牌遮掉,用輸出做成「香檳溫泉飯店」門面,熟客一看就知道原來是什麼地方。 王誌成坦言曾問導演,既然都取景了,為什麼不直接叫「香檳」(飯店本名)?導演說明他想要的「旺來」那個「土味」,其實就是他一直想要做的——土土的,可是精緻的東西。——不能太漂亮,也不能不漂亮。
這就是美術設計最大的難點——要找到一個平衡。 王誌成說明我們用的是現有場景,它原本的基礎其實並沒有那麼完整。怎麼讓它在視覺上更有飽和度?可以讓演員在美術組營造出的空間自在遊動及表演,那種平衡感,其實就是美術在這裡要掌握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