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最新消息

選片指南紀錄|森田芳光導演回顧展

v

主講/鄭秉泓(2024雄影節目總監)
 
「森田芳光導演回顧展」於7/13起於內惟藝術中心、高雄市電影館放映。7/6舉行選片指南,雄影節目總監Ryan 鄭秉泓策劃並介紹了森田芳光的創作世界,及本次精選的16部電影。

森田芳光導演生於1950年,大學時代開始拍攝獨立製作,他在1980年代開啟了商業電影之路,創作題材廣泛,從青春偶像劇到文學改編片,從懸疑電影到時代劇。他在1980、1990年代,甚至到千禧年後都有巔峰代表作。比如他改編夏目漱石作品的《其後》、吉本芭娜娜的小說《廚房》,甚至改編了藤子‧F‧不二雄的短篇漫畫《未來的回憶》等。

森田導演無論是原創作品或改編電影,風格變化多端。Ryan表示,森田總是通過拍片探討當前社會景況,並思考各種未來可能的變化。導演將他的人生信念拍進電影中,這也造就出他獨樹一格的拍攝風格。

 


≡≡  7月片單  ≡≡
 

《如此這般》(1981)
森田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以「落語」貫穿整部電影。年輕的男主角在友人的招待下,第一次造訪風俗店,因而認識了女主角。在性感情愛的劇情中,同時探討了人生成長、追求異性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與問題。

《藍色假期》(1984)
改編丸山健二的小說:一名醫生、一名殺手、一名陪酒小姐一同住在北海道的鄉間別墅,他們看似與世隔絕地過日子,生活卻又籠罩著懸疑又微妙的氛圍。飾演沉默寡言殺手的演員是澤田研二,他在出演這部電影前是視覺系歌手。

《我的夏日旅行》(1984)
改編片岡義男的原著,由知名演員藥師丸博子及野村宏伸主演的青春偶像公路電影。19歲幼稚園女老師離職後前往大阪求愛,殊不知尋愛未果,卻巧遇魔術師男主角,兩人一同踏上返回沖繩的公路旅行。Ryan將本片喻成森田芳光版本的《在車上》。


《其後》(1985)
1986年榮獲電影旬報年度十大影片第一名、最佳導演等多項殊榮。改編自夏目漱石同名作品,透過鏡頭呈現出詩意的影像,展現了細膩惆悵的情感。這也是森田導演拍攝日本古典美學電影的嘗試,本片日後也影響了王家衛的創作。

《失樂園》(1997)
改編自渡邊淳一的同名小說,由役所廣司與黑木瞳主演。森田導演以情色、不倫、殉情為題材,呈現男女主角之間的濃郁感情,以殉情表現出永恆、悲切、淒美的深度。

《海貓》(2004)
「海貓」的意思,即黑尾鷗發出如貓叫般的哀怨聲。本作改編自谷村志穗的文學,延續了《失樂園》那種不倫、三角戀的題材。雖然有人會把此類電影與《失樂園》、《傳說中的脫衣舞孃》相提並論,然而電影中的角色關係更接近森田導演的《其後》。

《間宮兄弟》(2006)
改編自江國香織的作品,由佐佐木藏之介與冢地武雅主演。演出兄弟的兩人在片中個性截然不同,一位內向畏縮,另一位則熱情開朗,電影描繪他們同住一個屋簷下。雖然敘事十分瑣碎,卻因展露了日常的平淡而顯得美好。

 
 
≡≡  8月片單  ≡≡

《澀柿隊:男孩與女孩》(1982)
由1980年代日本的當紅偶像團體「澀柿隊」主演,描繪3名男高校生前往海濱度假勝地。在他們這趟夏日之旅中,其中一人因丟失皮夾而得到打工換宿的機會,進而認識民宿裡的3名女孩。

《傳說中的脫衣舞孃》(1982)
森田芳光為「日本活動寫真株式會社」拍攝的粉紅電影。雖然片中畫面尺度很大,表現形式卻充滿了藝術性,導演更透過鏡頭表達微微的哀愁。

《家族遊戲》(1983)
本片為森田導演迎來生涯第一波高峰,榮獲1984年電影旬報年度十大影片第一名、最佳導演等多項殊榮。電影改編自本間洋平的同名小說,以補習文化講述著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升學主義,透過鏡頭解剖日本社會的疏離與冷暴力。

《廚房》(1989)
改編自吉本芭娜娜的同名小說,以多元成家為題材。故事描述孤苦伶仃的少女,遇見她的男性好友並決定與他及他的母親一同生活,在這部片中你會看到日式「男大姐」的性格,也能看到少女從進入陌生的家到最終離別,即使沒有血緣或婚姻關係的人們也能建立如家人般互相支持的關係。

《未來的回憶》(1992)
改編自藤子.F.不二雄的短篇漫畫,由當時人氣極高的女演員清水美沙與工藤靜香主演。一名不得志的漫畫家,遇見神祕女子,而後發現人生能重新來過,最終在輪迴中仍無法抵過命運的安排。森田導演透過華麗的方式,呈現出既奇幻且超現實的故事,探討出當時泡沫經濟下的社會哀傷。

《春天情書》(1996)
一名曾為運動員的上班族「春天」,認識了網友「星星」,透過電子郵件,兩人傾訴著人生難題,逐漸產生曖昧情愫。然而,在一次身分曝露下,兩人產生了信任危機。森田導演透過網路交友的故事,呈現千禧年前的日本人的焦慮。導演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展現出深刻且充滿寓意的一面。

《宛如阿修羅》(1997)
改編自向田邦子的經典文學。電影以四姊妹為主軸,展開她們的故事。是枝裕和導演目前正開始籌拍新版的《宛如阿修羅》。

《我來買單》(2009)
這是屬於森田導演的奇幻喜劇。以長鏡頭拍攝出樸質的生命風景,也將他喜愛的鐵道元素放入片中。雖然這部片雖討論度較低,但導演仍通過此作呈現出他對當前社會價值觀的看法。

《幸福特快車》(2011)
森田導演的遺作。故事裡的兩位鐵道迷因搭同一班火車而認識,也因種種巧合,兩人一起搭火車前往九州。這次放映的16部電影,經常出現鐵道或列車的場景,或許鐵道意象在某種程度上道出了導演的人生觀。

 
|延伸閱讀|

記錄:孫呈穎
編輯:邱芊淨
核稿:游千慧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