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書屋講座|《聽海湧》:如何在高雄打造80年前的婆羅洲
2024/09/10・活動紀錄
分享連結
文/孫呈穎|編輯/陳宜孜
《聽海湧》如何在高雄重現婆羅洲戰俘營?孫介珩導演受邀來到電影館,與觀眾分享尋景的挑戰。 |
講者|孫介珩/導演
主持|謝一麟 /文化工作者
劇組為了還原80年前婆羅洲的樣貌,飛往當地實地勘景。但返臺後,因地理及氣候差異,讓場景組面臨極大的困境。幾經波折後,場景組決定暫緩沉澱,回頭研讀劇本,在紙上將故事中的場景林道、戰俘營、高山、岩洞、海岸線、椰林等等繪製成地圖,終於突破困境,形成一個世界觀的概念去建構劇中裡面的場景。
場景搭建上,運用傳統技法使用了大量的竹木、茅草、月桃葉等材料,並種植大量的熱帶植物,營造真實感。此外拍攝過程也因高雄天氣劇烈變化,從2月的寒冷到4月的酷熱,劇組頻繁調整應對,非常辛苦。
劇中不少場景在高雄拍攝,除了在南星計畫區搭建戰俘營主場景,三兄弟在海灘拍照的場景取自中山大學附近的海灘及海蝕洞;山洞場景於大崗山拍攝,戰俘砍伐木頭的場景則在桃源區的小關山林道完成。
此外,屏東、臺東等地也都有取景,劇組細膩考究場景,只為呈現最完美的畫面。除視覺著墨外,導演特別強調聲音的細節,為重現婆羅洲的環境音,劇組特地前往當地錄製聲音,包括動物叫聲、海浪聲等。並與知名配樂家福多瑪及高雄市交響樂團合作製作配樂,力求觀影沉浸感。導演希望《聽海湧》能為其他劇組帶來信心,讓本地樂團有更多機會及經驗。
戰爭造成不同群體的苦難,不論站在哪一視角都令人省思,導演非常感謝高雄人、三餘創投以及公共電視的幫助,完成這部影集,希望能觸發更多人能看見在臺灣這片島嶼生活的人所經歷的故事。
想了解更多創作過程,雄影書屋特別設置《聽海湧》專區,有興趣的影迷們可到電影館一樓觀賞。
◕ 首部二戰懸疑劇集《聽海湧》
此外,屏東、臺東等地也都有取景,劇組細膩考究場景,只為呈現最完美的畫面。除視覺著墨外,導演特別強調聲音的細節,為重現婆羅洲的環境音,劇組特地前往當地錄製聲音,包括動物叫聲、海浪聲等。並與知名配樂家福多瑪及高雄市交響樂團合作製作配樂,力求觀影沉浸感。導演希望《聽海湧》能為其他劇組帶來信心,讓本地樂團有更多機會及經驗。
戰爭造成不同群體的苦難,不論站在哪一視角都令人省思,導演非常感謝高雄人、三餘創投以及公共電視的幫助,完成這部影集,希望能觸發更多人能看見在臺灣這片島嶼生活的人所經歷的故事。
想了解更多創作過程,雄影書屋特別設置《聽海湧》專區,有興趣的影迷們可到電影館一樓觀賞。
◕ 首部二戰懸疑劇集《聽海湧》
-
公視 09.08 起每週日晚上10點熱播
-
公視+及Hami Video影劇館 全劇上架(首集、紀錄片免費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