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活動訊息

電影藝術講堂|編劇再進化:類型劇這件事

2024/05/07・活動紀錄
講師|馬克明 編劇

電影藝術講堂【編劇再進化:類型劇這件事】

 
講師|馬克明 編劇
時間|2024.04.27

去年超高話題影集《模仿犯》編劇統籌馬克明,4月蒞臨電影館,分享以《模仿犯》為例如何寫出懸疑劇,並用美劇思維來接軌國際,創造出世界共感的作品。


懸疑劇怎麼寫?

馬克老師分享了懸疑劇的四要件,以這些元素去創作故事,並掌握好每一個要件著重的特質,是開始寫懸疑劇本的首要任務。

螢幕暴力 ─『呼應主題』:在許多懸疑劇裡我們都看過令人感到毛骨悚然、過目難忘的暴力場面。老師提醒沒拿捏好的懸疑劇腳本為了吸觀眾眼球,出現沒必要的暴力、狗血場面,就會導致畫面空泛、離題。

偵探 ─『觀眾可以認同他的處境』:偵探是「最完美的平凡人」,以《模仿犯》為例,故事讓身為檢察官的主角打電動、吃泡麵,不回家,以塑造親民感,觀眾會想跟他交朋友,使觀眾認同「他是我們想要的、可以抓出壞人的偵探」!

委託人 ─『握有不是偵探真正要面對的真相』:委託人往往有所隱瞞,在故事的作用是假裝握有偵探在辦案時尋找的答案,卻不是偵探真正要面對的真相,偵探要面對的是自己,委託人就是烘托出這一點的存在。

罪犯 ─『揭露方式』:罪犯在故事裡的揭露方式是最重要的,如果在結尾設定了揭露罪犯的最後一步,劇情之中也要配合情節舖成出一拍一拍的橋段,慢慢地告訴觀眾罪犯是怎麼做的。


如何接軌國際?


近年嶄露頭角的韓國或台灣懸疑劇,都是在重新回答好萊塢在80年代早已完成的類型提問。於是我們著手溯源、做田調,從一戰後的廉價小說黑面具到驚悚大師希區考克,了解懸疑劇的歷史脈絡後,找出經典之作之間的共通元素。現在的編劇若想創作成功懸疑劇,就必須鍛煉「美劇思維」,美劇的習慣是有劇本統籌和試播集,提案聖經更是決定一切的入場卷。
電影藝術講堂【編劇再進化:類型劇這件事】
課程大合照
編劇和辦案一樣:問正確的問題!

在提案聖經的撰寫上,老師特別要學員們記得人物人物人物!觀眾看的是人物!以《模仿犯》為例,因為觀眾需要認同主角檢察官,才能接受他是我的偵探。馬克老師提到問正確的問題就是了解文化腳本:公憤,一個好看的劇本會替所處的社會提出問題,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腳本上的「核心衝突」是故事的好看關鍵,作為故事裡的提問,每個人物被設計時都要回答那些問題,每個的核心衝突都要呼應同個主題,才能使整個故事的靈魂精煉、整裝完備。

有學員在此提問:這些類型的公式、架構觀眾會買單,和人性有什麼關係嗎?

老師強調還是回到公憤,觀眾心裡有憤怒,需要被說出來,需要一個完美的平凡人站在我們旁邊,同悲同喜,故事才能走進人心。


打破觀眾預期

「紅鯡魚」(Red Herring)是一種敘事技巧,主要用於懸疑和推理故事中。馬克老師提到這個技巧運用線索或元素誤導觀眾,可以將猜測導向錯誤方向,增加緊張感和情節轉折。讓觀眾跟著角色一點一點地將謎團解開,紅鯡魚要一條一條地放,也在過程中讓觀眾可以進入偵探的思維裡。

在課堂的最後,老師也分享編劇們寫人物角色一定要折磨他,角色越痛苦,越可以從低爬到高,這也會是讓觀眾共感、使故事好看的關鍵。


攝影|陳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