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映後座談|小曉
2024/01/15・活動紀錄
分享連結
《小曉》映後座談
出席|靳家驊(導演)
獲金馬60七項大獎提名的口碑作《小曉》上週日於高雄市電影館放映,映後我們邀請導演靳家驊來到現場分享本片創作歷程,此外也特別放映導演於2020年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獲獎作品《大吉》,極具衝擊的兩部作品,讓觀眾映後意猶未盡。
❝ 從《大吉》到《小曉》,從家庭出發,對於社會體制的挑戰與批判 ❞
導演開玩笑說這次南下高雄與影迷們見面,也是《小曉》上映後自己難得不在寒流中參與的映後座談,希望大家看完兩部這部較難消化的作品,心中不會覺得太「冷」,在觀影後還是能滿懷能量離開。
談到《小曉》的創作歷程,靳家驊表示在親身體驗育兒的艱辛後,自己才真正去理解當有時候帶給你痛苦的是自己很深愛的親人時,如何與他們和平共處也與自己和解。他先後創作出短片《大吉》、《女兒練習題》和長片《小曉》,片中家庭的衝突都是真誠而赤裸的,他們理解彼此,因此相愛相殺,進而找到平衡,這之間的感情和親子課題,沒有人可以介入。
提到《小曉》選角,12歲的林品彤演活自閉症女孩「小曉」,榮獲金馬60最佳女主角獎,成為史上最年輕影后,導演分享原先「小曉」一角其實是想找素人演員,偶然看了《美國女孩》後,發現的林品彤眼神非常有戲,在與她接觸的過程中也發現她是一個自信、沉穩及從容的孩子,對於角色的掌握度非常好,因此選定她飾演「小曉」,演出後更讓人驚艷不已。
片中飾演絕望而迷失母親的陳意涵則是常被身邊朋友說有過動傾向,在片中與林品彤劍拔弩張,吵起來如真的母女,有時甚至分不清楚誰才有問題,導演表示希望透過這種矛盾與衝突感,讓觀眾有更多解讀視角。而劉俊謙這個「非典型老師」角色,既是關心小曉的老師,也是媽媽的外遇對象,導演希望這個角色是陽光外表,內心卻充滿灰色地帶的,自己在看了劉俊謙主演的《幻愛》後,也更加確定角色非他莫屬。
❝ 我們總能從《小曉》中的不同角色獲得共鳴 ❞
而現場擁有類似經歷,本身有過動症及亞斯伯格症的觀眾分享,自己很能理解小曉成長中的挫折及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感受,回想成長過程中身邊的老師、同學即使理解,卻還是忍不住用特殊的眼光看待,其實他只是想和大家一樣,也覺得《小曉》比起是故事,更像是現象。
導演也回應,無論是什麼樣性格和特質的小孩,當成長的過程不甚理想,要怎麼不斷和解與原諒,這也是電影想傳達的力量所在。結局母女角色轉換,也揭示了小曉長大的過程,一開始她與鳥籠裡的貓頭鷹歪頭對看,是對於世界的困惑,劇終她發現老師、同學、甚至父親甚至貓頭鷹都可能背叛她,於是瞬間長大,而理解了這個世界,最後反而有了能力安撫同樣受傷的媽媽。
而現場擁有類似經歷,本身有過動症及亞斯伯格症的觀眾分享,自己很能理解小曉成長中的挫折及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感受,回想成長過程中身邊的老師、同學即使理解,卻還是忍不住用特殊的眼光看待,其實他只是想和大家一樣,也覺得《小曉》比起是故事,更像是現象。
導演也回應,無論是什麼樣性格和特質的小孩,當成長的過程不甚理想,要怎麼不斷和解與原諒,這也是電影想傳達的力量所在。結局母女角色轉換,也揭示了小曉長大的過程,一開始她與鳥籠裡的貓頭鷹歪頭對看,是對於世界的困惑,劇終她發現老師、同學、甚至父親甚至貓頭鷹都可能背叛她,於是瞬間長大,而理解了這個世界,最後反而有了能力安撫同樣受傷的媽媽。